(文化中國行)嶺南嘉木香飄南洋:茶韻千年,一盞寄鄉(xiāng)愁
視頻:葉落南洋 香歸故里:廣西六堡茶跨越山海解鄉(xiāng)愁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梧州5月21日電 題: 嶺南嘉木香飄南洋:茶韻千年,一盞寄鄉(xiāng)愁
作者 張廣權
5月21日,適逢“國際茶日”,廣西梧州市蒼梧縣六堡鎮(zhèn)茶香氤氳。64歲的陳伯昌正在向圍坐的茶友示范六堡茶制作技藝。
陳伯昌是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六堡茶制作技藝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級傳承人。
在中華茶文化版圖中,廣西六堡茶獨樹一幟。六堡茶制作技藝于2022年底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六堡茶屬黑茶類,原產自蒼梧縣六堡鎮(zhèn),是著名的“僑銷茶”。六堡茶制作工藝極為講究,采摘成熟新梢的一芽二三葉,使用炒青散茶、精制茶和壓制磚茶等方法,通過殺青、揉捻、漚堆、初蒸、發(fā)酵、陳化等工序制作而成。
“溫度差一度,濕度偏一成,香氣就變了味道?!标惒殖种耋?,示范“罨、蒸、焗”古法三絕:茶葉在竹筐中渥堆發(fā)酵,蒸汽升騰間,茶多酚與微生物悄然重構,恍若施展黑茶轉化的“時光魔法”。
“機器控溫穩(wěn)定,但茶葉舒展程度、微生物活性需憑經驗實時調整。” 陳伯昌說。他被徒弟們稱為“控溫專家”。他攤開布滿茶漬的手掌,虎口處留著常年炒茶形成的繭痕,“茶葉在200℃的鐵鍋里‘跳舞’,差三秒鐘火候,檳榔香就散了魂?!彼f。
走進梧州街頭巷尾,六堡茶早已融入當地人的生活。街頭巷尾的茶樓內,老茶客們圍爐煮茶、談天說地。對梧州而言,六堡茶不僅承載著“舌尖上的鄉(xiāng)愁”,更是非遺傳承的生動載體。如今,在梧州,從茶山到茶杯,完整產業(yè)鏈正串聯起種植、加工、文旅等多元業(yè)態(tài),陳伯昌們堅守的古老技藝,在賦能地方發(fā)展進程中實現“活態(tài)傳承”。
除了市井茶香,六堡茶文化還在博物館中沉淀。廣西八桂六堡茶博物館內,一個形似秤桿,名為“自在鉤”的裝置陳列在館中。該館負責人彭貴介紹,這個小小的裝置曾調控千家萬戶煮水火候,凝聚民眾生存智慧。
“博物館收藏的不只是文物,更是茶鄉(xiāng)世代積累的生存哲學?!迸碣F介紹,未來,博物館將通過舉辦系列主題展覽、茶文化體驗活動,讓公眾沉浸式感受六堡茶從鮮葉到佳茗的蛻變歷程。“希望通過創(chuàng)新展陳與互動形式,讓更多人領略六堡茶文化的深厚內涵?!迸碣F說。
如今,這份茶香正跨越山海在異國他鄉(xiāng)書寫傳奇,成為海外游子割不斷的鄉(xiāng)愁。馬來西亞六堡茶協會會長郭俊邦多年來致力六堡茶推廣,助力六堡茶在海外市場扎根。
“馬來西亞堪稱六堡茶的第二故鄉(xiāng)。”南洋老茶行木柜深處,郭俊邦輕撫茶餅。紅濃茶湯斟入粗瓷碗,熱帶雨林的潮氣與嶺南云霧在喉間重逢,“這是老一輩的鄉(xiāng)愁,也是新茶客的江湖”。
如今,在市場上,憑借紅濃明亮的湯色、陳香純正的香氣、醇厚回甘的滋味,六堡茶深受消費者喜愛,從日常飲用至高端茶禮,均占據重要地位,不僅暢銷國內,也遠銷海外。(完)

- 專題:文化中國行
社會新聞精選:
- 2025年07月03日 12:07:18
- 2025年07月03日 10:37:04
- 2025年07月03日 08:14:53
- 2025年07月03日 08:01:31
- 2025年07月02日 14:47:51
- 2025年07月02日 10:18:26
- 2025年07月02日 10:11:34
- 2025年07月02日 08:04:00
- 2025年07月01日 16:43:56
- 2025年07月01日 15:4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