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青年海南開展藍碳科研交流
中新網???月24日電(記者 張茜翼)由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xié)會牽頭實施的“青年使者交流計劃”——“藍碳與濱海濕地青年科研交流項目”23日在海南大學啟動。來自英國普利茅斯大學的21名師生與中國青年學者齊聚于此,圍繞藍碳生態(tài)系統(tǒng)保護展開深度交流。

藍碳生態(tài)系統(tǒng),包括紅樹林、鹽沼和海草床等,具有高效的二氧化碳吸存能力,被視為應對氣候變化的“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如何科學評估其碳匯能力、固碳潛力和生態(tài)系統(tǒng)服務功能,成為中英兩國青年學者共同探索的課題。
項目負責人、海南大學海洋科學與工程學院副研究員趙鵬告訴中新網記者,此次活動采取“理論+實踐”的模式,涵蓋主題講座及實地調研,讓中英青年學者“從論文里走出來,到濕地中找答案”。
海南是中國紅樹林分布的主要區(qū)域之一。受益于各種保護修復措施,近年來,海南島沿海一帶紅樹林愈加蔥郁茂密,吸引更多游人享受由碧海藍天紅樹林交織而成的自然美景,以紅樹林保護區(qū)為載體的自然教育、生態(tài)旅游等呈現火熱發(fā)展態(tài)勢。
“中國近年生態(tài)修復的成效令人印象深刻?!逼绽┧勾髮W海洋生物學教授詹森(Jason Hall-Spencer)點贊中國在生態(tài)修復中的多維實踐。他特別提到,中國不僅關注碳儲存,還統(tǒng)籌兼顧生物多樣性提升、海岸防護和水質凈化,這種綜合修復模式值得借鑒。

活動期間,英國師生不僅制作以海洋元素為主題的藝術品,還學習生物標本處理技術。首次來華的普利茅斯大學研究生馬特(Matt Bell)表示,這些跨學科的體驗既生動又富有啟發(fā)性,將藝術創(chuàng)作與科研方法相結合的形式,為理解海洋生態(tài)保護提供全新視角。
接下來,他們還將深入海南儋州等地,實地考察熱帶典型的紅樹林和海草床生態(tài)系統(tǒng),運用碳儲量調查、環(huán)境DNA技術、無人機遙感、植物生理學監(jiān)測等多種方法開展實地操作。
科研合作之外,人文交流成為此次活動的亮點。英國師生通過文化體驗活動深入感知海南:在海南省博物館探尋海島歷史;于??诨鹕娇诘刭|公園探尋火山地貌與熱帶生態(tài)的關聯;走進美榔村了解傳統(tǒng)農耕與鄉(xiāng)村振興。
中英青年學者在文化互鑒中深化理解。博士生艾麗(Ari Drummond)說,面對海洋酸化、氣候變化等全球挑戰(zhàn),青年科學家需跨國協(xié)作?!按蠹彝ㄟ^智慧碰撞,激發(fā)創(chuàng)新思維,從而為解決全球環(huán)境問題提供新思路?!?完)

國內新聞精選:
- 2025年07月04日 18:54:25
- 2025年07月04日 14:02:51
- 2025年07月04日 11:13:56
- 2025年07月04日 11:11:44
- 2025年07月04日 02:06:45
- 2025年07月03日 17:02:43
- 2025年07月03日 16:31:59
- 2025年07月03日 15:06:30
- 2025年07月03日 14:39:16
- 2025年07月03日 14:11:44